在会计的世界里,“计提”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理解计提的含义以及需要计提的情形可能有些困难。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会计的计提,并列举出需要计提的主要情形。
一、会计的计提及哪些情况需要“计提”
会计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会计计提发生在以下情况: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计提符合企业权责发生制原则,也体现了企业的谨慎性。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持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一)遵循权责发生制的“计提”
工资计提: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款利息计提:计入“财务费用”
折旧计提:计入“管理费用”
(二)遵循谨慎性的“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坏账准备计提:计入“信用减值损失”
或有负债计提:计入“营业外支出”
通过以上的解析,相信大家对会计的计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果小伙伴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是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到会计资源网进行咨询和了解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会计计提的相关知识。
本文【会计的计提要如何理解?需要”计提”的情形包括什么】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会计资源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会计资源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